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口 > 广东 >

广州还可容纳更多的人口

日期:2015-11-26 类别:广东 浏览:

广州过去很多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想办法降低城市密度,希望把主城区的人口和产业疏散到郊区,结果怎么样呢?住在番禺和花都的居民还是得跑回中心区就业、购物和上学。人口与产业在中心区的大规模聚集,背后有客观的经济规律在支配,人为地扭转这个趋势是很难的。一般认为,只有大规模的人口聚集,才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与协作,大规模的优质就业机会有可能出现。聚集度如果达不到一定程度,城市的规模效应就无法发挥。■

很多人觉得:广州已经很拥挤了,不应该再增加人口。谈论广州的城市密度,有两个口径,一个是计算7434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另一个是计算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口径不同,得出的结果迥异。按前者,广州的人口密度大约2000人/平方公里,远远低于纽伦港等大都市;按后者,广州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尤其是越秀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3万人/平方公里,这个数据就和国际上的大都市相差不远了。

考虑到国际上的大都市很少像广州这样有广袤的郊区,其建成区面积与市域面积也相差不大,第二个口径显然更具可比性。所以,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我相信广州中心区或者说建成区,已经和国际大都市相差不大,真正的差距体现在经济密度与关系密度。

经济密度不必说,纽伦港这些国际大都市的GDP构成中以高端服务业为主,而广州的GDP构成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制造业与低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对土地的依赖度非常小,例如,曼哈顿随便一栋楼的GDP产出,就可能抵得上广州市内几百家批发市场或者一个巨无霸汽车城,而前者的占地面积可能只有后者的千分之一。

广州要提高经济密度,还是要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摊大饼上做文章。

另一个问题是“关系密度”,这是我想重点谈的东西。这个集中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密度,以及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密度。

举一个例子,中国城市住宅楼的高度很多已经接近100米,一栋楼往往能住到100户人家以上,这个楼看上去很大,但其实又是非常狭隘的,因为除了电梯与过道,它几乎没有公共空间,居民之间发生交流的可能性很低,人与人的关系密度当然谈不上。

试想一下,如果能够把这栋楼中间的某个楼层设计成一个公共空间,里面有餐厅、电影院、健身房等等。有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这栋楼的居民要吃个饭、看个电影、健个身就不用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而是轻松地在楼层内部就解决了,居民之间还可能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联系。不仅能提升社区文化与生活氛围,还能有效地减少城市交通的出行量。

再举一个例子,珠江新城,高楼林立,建筑密度非常高,但是这些高楼之间没有空中连廊,相互间的联系非常少。如果你想从西塔的顶楼去到与之一街之隔的富力中心顶楼,直线距离可能不到100米,但你可能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在规划师看来,摩天大楼其实就是竖起来的街道,和地面上的街道没有本质区别,但我们的城市只对地面街道有严格的规划,比如100米要设一个路口等等。对垂直街道却完全没有规划,它们看上去就是一条条竖起来的马路,互相孤立、没有连接,而且其人口密度还不比地面街道低。没有路口的垂直街道当然会发生交通堵塞,等电梯跟等地铁似的。

想想看,如果垂直街道也可以规划,那么摩天大楼每隔30层(100米)是不是应该有个空中连廊和周边大楼连接?人们从一栋楼走到另一栋楼,就可以通过很多空中连廊进出了,就像地面街道有很多路口一样。

再想想看,如果人们的住宅有更多的公共空间,写字楼之间有更多的空中连廊,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变化?你会发现,城市的关系密度提升了,机动车的出行量会大大减少,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城市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而仍然秩序井然。

最接近这个设想的应该是香港,其中心区虽然没有100米高的空中连廊,但是30米高的“二层连廊”还是看得到的,再加上地下和地面两层通道,香港很多高层楼宇之间是有三层连廊连接的。所以大家去香港可能会觉得什么都密集,但不一定觉得拥挤。正是因为这种垂直规划的意识,香港的土地集约化程度很高,原本是一个弹丸之地,却仍然能保留大量的公共绿地。

世界银行曾发布《中国城市化报告》,报告研究显示:与韩国首尔相比,广州的人口密度还相当低。也就是说虽然广州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1500万人,但是如果搞好城市规划,广州还可容纳更多的人口。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广州又不是香港,还有大片大片的郊区没有开发,为什么要把城市密度搞得那么大?这个想法当然有一定道理,广州过去很多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想办法降低城市密度,希望把主城区的人口和产业疏散到郊区,结果怎么样呢?住在番禺和花都的居民还是得跑回中心区就业、购物和上学。

这说明什么呢?人口与产业在中心区的大规模聚集,背后有客观的经济规律在支配,人为地扭转这个趋势是很难的。一般认为,只有大规模的人口聚集,才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与协作,大规模的优质就业机会有可能出现。聚集度如果达不到一定程度,城市的规模效应就无法发挥。

当然,这里面可能有一个边际效应,不是说城市密度越高就越好,如果这个聚集度超出某个临界点,提升城市密度的弊就大于利了。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