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贫困人口降至4.9万,全省最少
日期:2015-12-10 类别:云南 浏览:
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向贫困宣战 建幸福家园”系列发布会,近期举行了西双版纳专场。西双版纳州政府副州长柴娟介绍,全州贫困人口,已经由2011年的11.36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9467人,减少63689人,贫困人口目前为全省各州市中最少。
西双版纳州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是,集中资金攻坚,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突破口。全州要确保到2017年实现勐腊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摘帽,到2020年全州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傣家母子。 杨映波 摄
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9155元
柴娟说,西双版纳州是集边境、山区、民族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经过多年努力,全州贫困人口,已经由2011年的11.36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9467人,减少63689人,贫困人口为全省最少;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7.5%降到7.45%,居全省第三位。
“十二五”以来,西双版纳实施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农村扶贫项目,在扶贫重点乡镇、重点村寨,实施了水、电、路、房等基础建设项目,着力解决贫困乡村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和住房难的问题。
经济作物、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促使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末的5327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9155元,增长72%,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验:集中资金办大事
西双版纳州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是,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突破口,以捆绑项目资金、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因村制宜、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重点村、重点乡建设。
全州按照“政府统筹、扶贫牵头”的原则,坚持把涉农部门、社会各界支援、群众自筹等方面的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向扶贫重点村集中,向重点项目倾斜,重点村定在哪里,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资金就跟着投向那里。集中资金办大事,收到了“四两拨千金”的效果。2011年至2014年,全州在扶贫开发项目中共投入各类资金186662万元,保障了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和推进。
效果:基诺族10年前已整体脱贫
截至2014年底,西双版纳州还有6个贫困乡镇,46个贫困村,49467人贫困人口。柴娟说,要确保到2017年勐腊县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摘帽,到2020年全州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据了解,基诺族已于2005年实现整体脱贫,成为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的民族,该扶贫案例也成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成功典范,至于州内布朗族聚居地区发展的速度,也快于全州平均速度,布朗族克木人整体状况,也达到当地中上发展水平。
焦点问答
扶持少数民族要因地制宜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西双版纳扶持州内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的做法?
乙冰(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局副局长):2005年至2010年,我们制定了扶持州内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将基诺族和布朗族列入,现在,我们又将景颇族也列为州内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
另一个是因地制宜,适宜发展什么产业就发展什么产业。比如基诺山的巴坡村,适合发展旅游,打洛的一个村适合发展农业,离景洪市较近的勐养镇的一个村适合发展农家乐,布朗山的一些村寨适合种植茶叶,这些措施都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特色生物产业对扶贫作用增强
记者:特色生物产业在西双版纳州的扶贫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请问都有哪些亮点?
刀建红(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办副主任):西双版纳发展特色生物产业具有天然优势,我们在生物农业、林业、医药、种业以及生物资源和特色种养殖业方面,均有鲜明的特色,除了大家熟知的橡胶、茶叶、甘蔗和蔬菜等,像辣木、砂仁、石斛、紫檀、柚木、沉香、小耳猪、野生蜂蜜等,也都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2014年,全州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174.7亿元,同比增长16%,比“十一五”末增加79.85亿元,生物产业对全州扶贫开发乃至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注重为群众增收
记者:西双版纳在扶贫开发中,建设了32个民族特色村寨,能否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乙冰:特色村寨建设,是省民族宗教局安排建设的项目,每年给100万元的资金。我们陆续选择了傣族、哈尼族等民族聚居的村寨开展这个项目,今后争取每个民族都搞一个这样的特色村寨。
在特色村寨的建设上,我们力求保持民族特色、建筑特色,努力促进傣锦、傣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发展,并能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