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人口 > 亚洲 > 中国 >

中国人口红利大退潮迎来拐点(3)

日期:2014-12-30 类别:中国 浏览:

他表示,中国需要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鼓励大众创新,大众创业,调动所有人的活力和潜能,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2012年开启的劳动力数量减少趋势,意味着中国初级生产要素驱动型增长阶段的结束,但另外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质量红利”大体在同一历史时点开启了,这将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在“新人口红利”的推动下进入知识驱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驱动的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低端化、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位置、经济体系大而不强的结构性难题,将在第二轮人口红利周期中得到改善和解决。之所以说中国经济进入第二轮人口红利周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中国就业总人口中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研究人员总规模”在2010年达到121万,首次超越美国的119.8万人跃居世界第一位。

除此之外,其他几个研究人员规模较大的国家分别为:德国35万,日本65万,韩国32万,英国和法国均为25万。如果用R&D人员统计口径来看,中国在2010年达到255万人,超过欧盟28国的R&D人员254万人的规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R&D队伍。在创新驱动的增长阶段,R&D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一国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和竞争力。

第二,中国教育体系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规模上存在明显优势。每年大学输出的“科学和工程学毕业生数量”与创新潜力紧密相关,2010年全球大学理工科毕业生总量为550万人,其中中国达到129万人,美国为52.5万人,印度46万人,日本32万人,德国13万人,韩国12.4万人,英国11.8万人,对比之下中国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人力资源供给规模优势非常突出。

从全部大学毕业生当中理工科所占比例来看,中国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依然占优:中国这一比例为49.8%,仅次于日本的59%。其他国家为:美国为31.5%,法国35%,英国34%,德国37.6%,韩国40%,印度仅为22.6%。其他主要国家的理工科毕业生数量增长趋势已停滞多年,只有中国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这是人口质量红利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三,中国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规模优势已形成。目前全球每年培养的科学/工程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为20万名,美国以3.3万名位居第一,中国为3.1万名,俄罗斯为1.6万名,德国为1.2万名,英国为1.1万名。

但如果只考察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把其中的社会/行为科学类别扣除的话,中国则以2.95万名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00年以来,只有中国的高端科学/工程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快速增加,从7200多人增加至2.95万,美国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从1.7万人增加至2.5万人,其他国家的高端人才规模基本停止增长。

第四,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已从人才流失局面过渡到人才环流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