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数据,我国0~14岁的人口(儿童)大约有2.3亿,大概是广东省所有人口的两倍,或者日本所有人口的两倍。
没错,中国的儿童非常多。
而中国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17%。
17%算多还是少呢?既然儿童节是国际节日,我们不妨跟全球比比看。
国家越发达,儿童越稀少
最近六十多年来,世界各地的儿童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
上图中,横轴代表儿童数量,纵轴代表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圆的大小代表出生率,颜色代表该国家/地区所处的大洲(横纵轴都做了对数处理)。总的来说,越是右上角的国家/地区,儿童越“多”,越是左下角的国家/地区,儿童越“少”。
在这张图上,代表欧洲的黄点不断“下沉”,意味着儿童数量变化不大、比例却降低得很快。而在非洲(蓝色),除了突尼斯、塞舌尔和毛里求斯等少数富裕国家以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实现了儿童数量和比例的“双增加”。
再看亚洲(红色),总体趋势是“儿童减少”,但内部分化也很明显。例如,靠石油发家致富的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四小龙”中的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儿童比例极低。
无论在大洲之间,还是大洲内部,普遍存在这样的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往往就越低。
我们再来聚焦一下中国。
早在1950年,我国儿童数量冠绝全球,比例和缅甸、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相当。到了2015年,我国儿童数量排名虽然被印度超越,但比例已经和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接近。
不仅如此,中国儿童比例的下降,并不是近年以来,才随着双职工家庭的普及、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或子女抚养成本的提高而出现的。
中国儿童比例连续50年下降
上图中,横纵轴仍然分别代表儿童的数量和比例(对数),但圆点代表的是1950-2010六十年间中国的儿童情况变化(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署)。由此,我们可以理出一条时间轴:
1966年,儿童比例开始下降。但此时问题尚不显著:比例下降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儿童数量仍在增加。
1976年,改革春风吹满地,奈何儿童不争气,数量和比例开始快速下降。
1982年,在“儿童减少”的大背景下,我国仍然出台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然而,此后几年的儿童数量却迎来了一波“小阳春”。
1995年,儿童比例和数量再一次快速下降。
2010年,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得到重视,同时儿童数量也发生了第二次逆转,开始缓慢增长。
2015年,我国的儿童比例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
近50年中国的儿童问题,似乎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社会观念等都在短时间内对生育率有着调节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趋势只有一个,就是减少!
立足过去,放眼未来。中国儿童会一直这么“少”下去吗?
我们基于2015年的全国人口抽查数据,使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队列要素法”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儿童数量和占比不断降低的大势无法改变,但占比在2040年左右会降到约10%的水平,这和目前众多发达国家的比例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