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政策 >

人口老龄化加速 老龄产业春天将至

日期:2014-11-19 类别:人口政策 浏览:

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4.9%,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的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

2014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增长到33%;老龄金融业和老龄房地产业将是增长的两大亮点。

2020年,老年人口将迅速增加到2.6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带来养老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商机。

目前中国老龄产业已经形成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四大板块相互融合的态势,其中老龄金融业是核心板块。

老龄金融发展缓慢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估计,中国目前30到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约有6亿,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预计未来涉老资本将超过目前的GDP总量,中国的老龄金融业将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老龄金融市场。

目前,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正在开始试水老龄市场,养老专属理财产品、养老保险产品、养老金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陆续推出。但总体来说,中国老龄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养老金融产品单一低效,许多老年人以储蓄为唯一的理财方式。养老保险方面也存在过于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养老保险补充不足的问题。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认为,中国老龄产业潜力巨大,但是目前产业发展理念比较滞后,对老龄用品、老龄金融的重视不够,往往是观望的多,真正行动的少。产业有效需求不足,鼓励老年人消费的政策支持不够,扶持政策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养老机构供需失衡

除了金融之外,老龄房地产业将成为另一个亮点。根据《报告》,老龄房地产包括养老社区、老龄服务机构、异地养老房地产项目、城市老年公寓、现有住房的适老化改造、二手老龄房地产等。《报告》预测,到2025年和203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分别突破3亿和4亿,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老龄房地产市场。

调查,目前75%的中国老年人口拥有住房,但现有住房是按照年轻型社会的需求建造的,缺乏适老性设计。比如很多六层高的楼房,没有配备电梯,对于老龄人口来说,居住十分不便。

通过开发适宜的金融工具,进行以房养老、租赁、互换,可以很好地发挥房产的养老功能。而随着独生子女父母一代陆续离开人世,拥有3套甚至更多住房的家庭将日益增多,如何通过金融产品的运用开发房产的财产属性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课题。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供需失衡,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为20张左右。尽管供需失衡,却有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仅有9%的民办养老机构盈利,其中80%左右盈利率在5%以下。

另外,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 床位数493.7万张。同期中国老龄人口数量为2.02亿人,每千人平均床位数量仅有20张。

全国老龄办的一项调查显示,养老机构中约有28%属于民办,其余都是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规模一般不大,平均床位数只有100张左右。

护理康复将成为未来潜在市场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莉莉在《报告》中分析,民营养老机构举步维艰,一方面是不平等的竞争扭曲了市场价格,而导致亏损。由于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还没有明确界定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界限,没有完全明确老龄服务市场上政府“兜底”的服务对象及相应标准,目前养老服务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根据老龄办对城乡老年人口健康情况的调查,在平均约19年的余寿中,健康余寿只有9年左右,其余10年基本上是带病或失能状态。这意味着老龄康复护理服务业将有巨大的需求。

从长远看,为居住在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康复服务是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也是老龄服务业的当务之急、优先领域和重中之重,更是发展老龄产业的主攻方向。

护理康复需求规模巨大,供给却严重不足。现有的民办养老机构绝大部分只能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仅有10%以护理康复为主。更让人担忧的是,目前养老机构中医护人员数量少、学历低,护理人员年龄大、技能差的现象很普遍。根据老龄办的调查,民办养老机构中医护人员的比例仅有12%左右。

绝大多数普通老年人需要的中低端养老机构发展缓慢,而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却发展迅速。对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高端人群的需求弹性很大,相关机构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老龄人口中的中产阶层上,他们的需求既是有效需求也是刚性需求,并且规模可观。

由于老龄化迅速、家庭规模变小和空巢老人增多等因素,老龄服务业的消费需求非常大,具有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城市地区为老年人上门做家务和老年饭桌为例,预计2015年的销售额为992亿元和645亿元,到2050年,这组数字将上升为3261亿元和2121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