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应对
日期:2019-06-20 类别:人口问题 浏览:
日前,联合国人口司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简称WPP2019),对未来世界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新一轮的展望。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1.67亿人,占比达到11.9%。根据WPP2019,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什么特征?与《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简称WPP2017)相比,此次修订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在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版图中,中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可以如何促使人口老龄化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
本世纪内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先增后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按60岁及以上来看,2020年老年人口规模为2.50亿,占比17.4%,2026年左右超过3亿,2035年超过4亿,2055年达到峰值4.88亿,占比为35.6%,随后老年人口缓慢下降,2100年仍在4亿以上,占比为37.8%。按65岁及以上来看,2020年为1.72亿,2035年超过3亿,2050年为3.66亿,2060年达到峰值3.98亿,占比29.83%,随后老年人口缓慢下降,2100年为3.39亿,占比31.8%。
当前至2060年代是老龄化最快的阶段,之后老龄化程度加深明显放缓。2020-2065年老年人口比重45年时间提高约19个百分点。随后缓慢提高,2065-2100年35年时间仅提高1.9个百分点。
我们还发现,与WPP2017相比,此次预测结果显示,2035年、2050年65岁及以上比重低约0.2个百分点,即届时我国老龄化程度略低。
二、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世界格局中位次不断上升,2050年在全世界排名第33位,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202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0%,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排名第57位,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约高1.2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前三位的日本(28.4%)、意大利(23.3%)、葡萄牙(22.8%),也低于排名第38位的韩国(15.8%)。
2035年,我国老龄化程度为20.7%,在全世界排名第44位,比同期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低4个百分点,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约高3个百分点,与同期的美国(21.2%)、挪威(21.8%)等相当。此时,韩国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至全世界第5名(29.0%)。
205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达到26.1%,在全世界排名第33位,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当(26.9%),仍显著低于韩国(38.1%)、日本(37.7%)、意大利(36.0%)、德国(30.0%)等。届时韩国老龄化程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在起步,就如何将人口老龄化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还处在探索阶段。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在人口老龄化的新国情之上,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重大举措深度融合,实现在发展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是明确“两个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重点。2020-2035年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型发展,积极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政策制度,在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下,需要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奠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基础。2035-2050年,要巩固完善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制度,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更加成熟。
二是积极挖掘人口数量、素质、健康等综合红利。第一阶段我国总抚养比快速升高,2030-2035年超过50(15-64岁人口=100),数量型人口红利消逝。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抚养负担相对较轻,且具有人口规模、劳动力比较优势,同时人口综合素质大为改观,收获质量型人口红利的基础正在强化,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挖掘人口数量、素质、健康等综合红利。
三是加快规划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继续不断延长。根据WPP2019,预计2045-205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2岁,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3.43岁)。建议审视现有60岁或65岁作为判别老年人的标准,打造老年健康、活力的社会。重视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倡导形成“寿命更长、工作更长”的积极就业观,完善劳动就业法律法规,提供工作就业、教育培训等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发挥老年人的潜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