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国风情 >

印度的现状_印度发展趋势(2)

日期:2014-12-22 类别:各国风情 浏览:

二印度经济概况

2003年,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共同梦想--通往2050年之路》的报告。尽管这个报告预测的时间跨度较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印度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一)印度的经济政策

印度独立后,国大党政府确立了经济增长、社会公平、自力更生、多元并重的经济发展目标,并通过制定和修改一系列经济法规,建立起政府管制下的混合经济体制。"半管制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使印度的公营部门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对私有部门的高度限制以及对外资流入的限制,也造成公有部门的垄断与效率低下,使印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以外对经济干预最多的国家之一,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因此,在独立后的30多年里,印度经济长期处于低速稳定增长状态。从1950年到198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3.5%,被称为"印度教徒增长率"。

1960-1980年代,印度依次实行"绿色革命"、"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基本上改善了印度粮食短缺的局面,实现了牛奶的自给自足,海洋渔业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对私有部门的政策有所转变。英·甘地于1980年重新执政后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了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进口替代与促进出口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等措施。拉·甘地总理在任的1985年至1989年,政府加大了改革的力度,进行了推行经济自由化和引进竞争机制的初步尝试,为后续政府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际收支困境,引发了国大党拉奥政府更深入的经济改革。拉奥政府为摆脱国内经济困境,开始进行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一些政策相继出台,主要措施包括取消大部分工业许可证制度;修改垄断法,缩小国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并引进自由竞争机制;加大对外开放,将内向型经济转为外向型经济;调整外贸政策,通过基本取消进出口许可证、取消出口补贴和降低进口关税等政策,促进印度经济的国际化等。

自1998年3月印度人民党领导联合政府执政以来,印度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加强全方位的对外经贸关系,在加快公营企业改革、进行金融改革等方面不断深入,实施了一系列更宽松的开放政策,如关税进一步降低、工业许可证基本取消、电信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向外资开放、农产品的出口限制取消等。2004年,以曼莫汉·辛格为首的"团结进步联盟"政府根据《最低共同纲领》,强调维护社会弱势群体权益,推行人性化经济改革,提高教育和卫生投入,保持社会和谐与地区平衡发展。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印度突破了传统的"印度教徒增长率"对其经济社会的束缚,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独立后的30年,印度长期保持低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3.5%。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后,经济增长明显加快,1993~2002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达6%,2006~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9.7%,2007~2008年达9.0%。据《经济学家信息部》预测,2008~2009年度,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将回落到6.2%。尽管如此,印度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加速发展,提升了印度的经济实力,据印度中央统计组织统计,1990~1991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只有50341亿卢比,而2007~2008年度则升至471320亿卢比,预计2008~2009年将达到522540亿卢比。1989~1990年,印度出现外汇危机,只有9.7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截止2007~2008年度,印度外汇储备增至3097.23亿美元。

经济结构改善,服务业发展迅猛。据印度储备银行统计,从1990~1991年度到2007~2008年度,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从30.9%下降到17.8%;虽然工业对GDP的贡献度相对下降,由25.4%降至19.4%,但印度制造业在过去的9年中保持了年均7.1%的增长速度,发展势力强劲。尤其是自2004年以来,印度工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2004~2008年的4年内,工业增长率分别达到8.5%、8.0%、10.6%和8.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43.7%提高到62.9%,并且在2000~2001年度到2007~2008年度期间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成为印度经济的最大亮点。印度被誉?quot;世界办公室",与IT相关的服务已经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据统计,印度软件业近几年来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远远高于世界软件业年均增长率(20%)。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预计可增长到870亿美元,出口总额将达到500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左右。从总体来看,在2003~2004年度到2007~2008年度的5年内,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11.1%、18.3%和70.6%。

储蓄率和投资率有所提高,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印度的储蓄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受此影响,其投资率也较低,印度独立初期的投资率还不足10%。从1980~1981年度到1989~1990年度的10时间内,印度年均储蓄率和投资率分别是19.4%和21.2%,到1999~2000年度时,储蓄率和投资率分别是22.3%和23.3%,而2006-2007年度时,储蓄率和投资率则有较大提高,分别达到34.8%和35.9%。可见,1980后的20年,储蓄率和投资率几乎没有变化,而自2000~2001年度后的8年内,储蓄率和投资率则维持在年均29.2%的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低储蓄与低投资使印度保持着较高的消费率。国内消费在印度社会支出中依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高比例的消费支出有效地推动着印度国内消费需求,因此,印度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自2000~2001年度以来,印度的消费支出不断增长,2004~2005年度后的三年消费率分别达到69.2%、67.8%和66.1%,2005~2006年度消费增长的幅度甚至高达8.2%,据预测,2007~2008年度也会维持在8%以上。

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对外贸易加速发展。自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印度不断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外资流入呈稳定增长态势。1991~2000年,印度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237亿美元,其中2000~2001年度有近52亿美元的外资流入。在随后的几年中,流入印度的外资不断增加,自2004~2005年度到2007~2008年度分别流入153.66亿美元、214.53亿美元、290.82亿美元和618.30亿美元。随着印度吸引外资的增加,印度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印度独立后对外贸易额很小,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不高。自1991年经济改革加快对外开放以来,印度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进口额从1990~1991年度的240.7亿美元增至2006~2007年度的1856.04亿美元,出口额从1990~1991年度的81亿美元升至2006~2007年度的1262.63亿美元。据印度工商部统计,2007~2008年度,印度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145.4615亿美元,其中进口2515.6226亿美元,出口1629.8390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度增长32.92%、35.54%和29.08%。

(三)印度经济前景

印度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将得以延续。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未来50年内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达到年均5.8%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2015年将超过意大利,2020年超过法国,2025年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日、中的第四大经济体;到2032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将达6%并超过日本;到2050年,印度经济增长仍会达到5%,并且有希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

尽管印度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基本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对农业投入不足导致的农业增长缓慢、基础设施相比薄弱、农村人口基数偏大且识字率低、贫富分化严重、就业压力大、财政赤字高、内债过重、能源短缺、地方分离势力以及恐怖主义活动等因素,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对发展中经济体影响的加剧而带来的印度国内固有的种姓、宗教、民族等矛盾的升级甚至激化,都会对其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2007~2008年度,印度GDP增长较上年减少0.6%,达到9.0%,但仍高于"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7.8%的平均水平。尽管印度政府坚持2008~2009年度以及2009~2010年度其GDP增长不会低于7%,但在印度经历了史无前例的5年快速发展期后,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印度国内消费需求出现下滑,这将对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的印度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影响。印度经济增长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明显放缓,据《经济学家信息部》预测,2008~2009年度约为6.2%,2009~2010年度为6.1%。

下一篇:印度国粹_板球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