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5年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九成
日期:2014-11-20 类别:人类未来 浏览:
近日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东莞提出打造“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5年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92%,基本建成以居住证为基础的户籍及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人的城镇化和市民化是东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提出,东莞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实现农民带着权益进城,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存在问题:
“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
昨日,徐建华在讲东莞城镇化发展的形势时透露,目前东莞城市化率超过了88%,在城市化率从30%~70%的加速期,东莞仅用了10年左右时间,“东莞已完成城市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和加速阶段,进入向高级城市化迈进的自我完善阶段。”徐建华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徐建华表示,东莞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徐建华举例说,由于东莞城镇规划的相对滞后性,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和“半城市化”问题突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混杂交错。此外,徐建华表示,由于城镇产业的超常规性,导致先有产业集聚,再有城镇建设,“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
发展目标:
2020年大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据徐建华介绍,新型城镇化会议花了半年时间准备,涉及群众个人的切身利益,描绘了未来15年东莞城市发展和蓝图。根据要求,东莞将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把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定位。
在具体的发展目标上,根据要求,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将明显提升,在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大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2%,基本建成以居住证为基础的户籍及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此外,到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实现拐点,城镇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人口素质和结构有质的提升,形成以中高端产业为技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粤港澳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思路:
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东莞将以“一中心四组团”的格局来打造新型城镇化版图,其中中心组团定位为高品质城市中心,通过市区、松山湖、生态园三位一体的城市布局,建设全市的政治、商贸、文化和创新中心。西南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整合虎门港、长安新区、沿海镇街,对接深圳前海、西部空港与广州南沙,发展海洋经济。
此外,西北组团定位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将重现岭南水乡风貌;东南组团定位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东北组团定位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将发挥粤海产业园和常平镇的辐射作用,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在具体的发展思路上,徐建华提出,东莞应该加强规划顶层设计,“决不能盲目发展,给后代留下遗憾”。同时,他提出要强化统筹整合发展,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
人口市民化:
实现农民带着权益进城
徐建华认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对于人口市民化问题,徐建华提出,东莞要推动常住异地务工人员的市民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积分入户在内的人才入户政策,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口市民化问题,加快异地务工人员融入东莞步伐。
此外,徐建华表示,东莞还要推动本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市民化,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降低他们对土地的依赖,实现农民带着权益进城,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数说东莞新型城镇化
1.以轨道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利用好2号线明年开通的重大机遇,力争到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到40%~45%。
2.到2020年,全市城镇开发强度控制在50%以内,中心城区控制在70%以内。
3.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每年整治10%以上的自然村。
4.完善“三旧”改造政策措施,每年预留5%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成片更新改造。
5.力争2020年主干路网骨架基本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40公里,与周边城市形成“1小时交通圈”。
6.加快完善水电气管网等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天然气管道“一张网”,安全供水保证率≥95%,污水收集率、处理率≥85%,城镇外围防洪设施全面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