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政策 >

人口普查将外籍人士纳入范围 对个人信息保密

日期:2016-04-28 类别:人口政策 浏览:

“阿姨您好,我们是东大桥普查区的人口普查员,我叫姜婕,他叫王林。这是给您的一封信。”8月26日下午3时,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阿姨打开房门,看到身穿“人口普查”字样白T恤、挂着绿色胸卡证件的两个年轻人满脸微笑,递过由主管机构印发的《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

  这是呼家楼东里6号楼人口普查现场的一幕。作为社区普查员,姜婕和王林已经进行了一周的入户工作。获准进门后,她们迅速找出包里的蓝色鞋套穿在脚上,显得格外训练有素。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将成为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8月15日起,北京市10万普查员逐门入户,开始了11月1日正式登记前的摸底工作。

  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请您放心,根据统计法,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保密,不会对外泄露。这是我们的承诺书。”一进门,姜婕和王林就微笑着递上《承诺书》。为消除住户对个人信息泄漏的担忧,在本次调查中,普查员进门的首个环节就是与住户签订保密承诺书。然后将根据住户出示的户口簿、身份证,对其家庭及个人信息情况进行逐一核对、登记。

  “谢谢您的配合。我们再核实一下:您家有3口人住这儿,儿媳户口是朝阳其他社区的。您的儿子在外地工作。”经过了解、记录,再由张阿姨最终确认,一次入户调查完成,整个过程耗时10分钟左右。

  对于人口普查所涉及的资料,呼家楼街道人普办副主任郑文会说,第六次人口普查已有法可依,市民不必担心个人资料泄露。《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要求,涉及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不得向普查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泄露;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人口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

  流动人口排查更细致

  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次普查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追踪并锁定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介绍,中国的流动人口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一倍,在2000年还不足1亿人,到2010年预计已达2.1亿人。

  张翼介绍说,在这些流动人口中,18—40岁的年轻劳动力人口约占总数的75%;而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达1.57亿人,约占现在整个城市劳动力人口的一半。

  “如果家中没人,要给住户留条,告知什么时候再来,还会留下电话,有时一户人家要早晚跑好几遍。”普查员姜婕说。针对普遍关注的流动人口调查落实难问题,她们的做法是想方设法找到本人,或者找邻居、房主摸清租住者的信息,把每一家的情况落到实处,做到不漏登、不重登。

  朝阳区人普办李涵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北京人口流动性加大,对普查工作的要求更高,针对流入人口较多的区域,选调的普查员要求熟悉本小区情况,同时居委会也会派员参加,确保应登尽登。

  将外籍人士纳入普查范围

  本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将境内外籍人士纳入其中,工作与沟通顺利程度如何,颇受关注。

  8月24日下午4时,我们跟随另外两个年轻的女普查员,来到外籍人士卡提娅女士在呼家楼东大桥社区的家。当普查员按下门铃,我们发现开门的卡提娅对调查来访并不吃惊。

  “针对外籍朋友,我们的普查都是经过事先电话预约的。”两个普查员介绍说,这样既保证了工作效率,也不显得唐突。有关机构之前曾寄出960万份人口普查约见信,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寄给目前在京居住的外籍人士。

  “这样的调查方式显得很友好、很礼貌。”来自格鲁吉亚的卡提娅女士显然对调查过程感到满意。之后,两个普查员又敲开了另一位瑞典外交官的家门,凭借出色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熟练的调查技巧,顺利完成工作。

  “我们的方式是先与物业沟通,把派出所的人口登记跟物业的记录进行核对,对于有出入的情况,进行重点的核查。在这个过程中,外籍朋友大多能够理解、配合,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更加注意方式。”两个普查员表示。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