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概况
日期:2014-10-04 类别:各国风情 浏览:
乌干达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4年7月)
【国名】乌干达共和国(TheRepublicofUganda)。
【面积】241,55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99,807平方公里,水面和沼泽地为41,743平方公里)。
【人口】3758万(2013年)。全国约有65个民族。按语言划分,有班图人、尼罗人、尼罗-闪米特人和苏丹人四大族群。每个族群由若干民族组成。班图族群占总人口的2/3以上,包括巴干达(占总人口的18%)、巴尼安科莱(占总人口的16%)、巴基加和巴索加等20个民族。尼罗族群包括兰吉、阿乔利等5个民族。尼罗-闪米特族群包括伊泰索、卡拉莫琼等7个民族。苏丹族群包括卢格巴拉、马迪等4个民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希里语,通用卢干达语等地方语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占总人口45%)、基督教新教(40%)、伊斯兰教(11%),其余信奉东正教和原始拜物教。
【首都】坎帕拉(Kampala),人口162万(2013年)。年平均气温23℃左右,4、5、9、10月份为雨季,其余为旱季。
【重要节日】国庆日:10月9日;全国抵抗运动组织执政日:1月26日;建军节:2月6日。
【国家元首】总统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YoweriKagutaMuseveni),1986年1月武装夺取政权,并出任总统。1996年5月成为民选总统,2001年3月、2006年2月、2011年2月三次蝉联。
【简况】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的内陆国。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交界,西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北与南苏丹毗连。境内多为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丘陵连绵、山地平缓。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西部,谷底湖泊众多。拥有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近一半的水域,为著名的尼罗河源头之一。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2℃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公元1000年,地处乌南部的布干达地区就建立了王国。19世纪中叶,布干达王国成为东非地区最强盛的国家。1850年后,阿拉伯商人和英国、德国殖民主义者相继进入布干达,布境内爆发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信徒间的连年战争,布干达王国迅速衰落。1890年,英、德签订瓜分东非协议,布干达划为英势力范围。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达为其“保护国”。1896年,英将“保护国”范围扩展到乌全境,并于1907年在乌设总督。
1962年10月9日,乌宣布独立,保留布干达等4个自治王国,成立乌干达联邦,仍留在英联邦内。1963年10月,乌修改宪法,取消英派驻乌的总督,由布干达国王穆特萨二世任总统。1966年4月,奥博特任总统。1967年9月,废除封建王国和联邦制,建立乌干达共和国。1971年1月,阿明发动政变,同年3月就任总统。1979年4月乌全国解放军攻占首都,卢莱、比奈萨、穆万加先后担任总统或国家元首。1980年12月,奥博特在大选中获胜,再度出任总统。1985年7月,奥凯洛发动政变,推翻奥博特政权,并出任国家元首。1986年1月25日,全国抵抗军攻占首都,推翻奥凯洛军政权,29日,穆塞韦尼就任总统。
【政治】1986年穆塞韦尼执政后,结束了乌连年内战的混乱状态,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1995年后更名为乌干达全国运动,2003年改为全国抵抗运动组织,以下简称“抵运”)为核心的独特的“运动制”政治体制(为乌特有的一种党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它包容各政党、民族、教派和各界人士,允许政党存在但限制其活动),力促民族和解,化解宗教矛盾,组成了以“抵运”为主,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广泛的联合政府,政局日趋稳定。
2005年,乌政治体制发生重大转变。7月,乌就保留“运动制”或实行多党制举行全民公决,92.5%的民众赞成开放党禁,乌至此进入多党制国家行列。8月,乌议会表决通过以取消总统任期限制为主要内容的宪法修正案。2006年2月23日,乌举行首次多党大选,“抵运”候选人穆塞韦尼以59.28%的支持率再次当选总统。2011年2月18日,乌举行第二次多党大选。20日,乌选举委员会宣布穆以68.38%的得票率再次胜出。目前,乌政局基本稳定。
【宪法】1995年10月8日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2005年11月修改。规定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无任期限制;议会有权弹劾总统和罢免不称职的部长,总统的重大任命、决定和签署重要条约均应先经议会批准;成立由部分内阁成员和议员组成的国务委员会,负责解决政府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出现政治危机时充当总统顾问,并代表议会批准总统的任命。
【议会】1986年抵运政府成立后,由“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代行临时议会职能。根据1995年新宪法,乌于1996年6月选举产生新的国民议会,运动制拥护者获议会多数席位。2011年,乌干达选举产生第九届议会,共设383个议席,其中包括237名直选议员、112名地区妇女代表、10名军队代表、5名残疾人代表、5名工人代表、5名青年代表和9名当然议员。其中“抵运”有258名议员,占议员总数的67.3%。议长贝丽卡·阿利图瓦拉•卡达加(RebeccaAlitwalaKadaga),2011年5月就任。
【政府】本届政府于2011年5月成立,2013年5月改组后主要成员有:总统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YoweriKagutaMuseveni)、副总统爱德华•塞瓦努卡•塞坎迪(EdwardKiwanukaSsekandi)、总理阿马马·姆巴巴齐(AmamaMbabazi)、第一副总理兼东非事务部长埃里亚·卡特加亚(EriyaKategaya)、第二副总理兼公职部长亨利·卡朱拉(HenryKajura)、第三副总理摩西•阿里(MosesAli)、卡拉莫贾地区事务部长珍妮特•卡塔哈•穆塞维尼(JanetKatahaMuseveni,女)、总统事务部长弗兰克·图姆韦巴泽(FrankTumwebaze)、总理事务部长塔尔西斯·卡布韦盖雷(TarsisKabweigyere)、贸易和工业部长阿梅莉亚·安妮·基扬巴德(AmeliaAnneKyambadde,女)、水资源和环境部长伊弗雷姆·卡蒙图(EphraimKamuntu)、农牧渔业部长特雷斯·布坎南扬迪(TressBuchanayandi)、国防部长克里斯珀斯·基永加(CrispusKiyonga)、减灾与防灾部长希拉里·奥尼克(HilaryOnek)、土地、住房与都市开发部长达乌迪·米盖雷科(DaudiMigereko)、卫生部长鲁哈卡纳·鲁贡达(RuhakanaRugunda)、外交部长萨姆·库泰萨(SamKutesa)、教育部长杰西卡·阿卢波(JessicaAlupo女)、能源与矿业部长艾琳·穆洛尼(IreneMuloni,女)、新闻与全国指导部长罗丝·纳马扬贾(RoseNamayanja女)、通讯与信息通讯技术部长约翰·恩武诺·纳萨西拉(JohnNwoonoNasasira)、地方政府部长阿道夫·姆韦西杰(AdolfMwesigye)、不管部长理查德·托德旺(Richard·Todwang)、安全部长威尔逊·穆卡萨·穆鲁利(WilsonMukasaMuruli)、财政、计划与经济发展部长玛利亚·基瓦努卡(MariaKiwanuka,女)、工程与交通部长亚伯拉罕·比扬达拉(AbrahamByandala)、总检察长彼得·尼翁比(PeterNyombi)、政府督导约翰·纳萨西拉(JohnNasasira)、旅游与野生动植物部长玛利亚·穆塔甘巴(MariaMutagamba,女)、司法与宪法事务部长卡欣达·奥塔菲雷(KahindaOtafiire)、内政部长阿龙达·尼亚卡伊里马(ArondaNyakairima)、性别、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玛丽·卡鲁罗·奥库鲁特(MaryKarooroOkurut,女)。
【行政区划】乌现有111个区(District)和1个首都市。
【司法机构】全国设高等法院、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政府设司法和宪法事务部长。首席法官本杰明·奥多基(BenjaminOdoki)。
【政党】现有30多个注册政党,主要有:
(1)全国抵抗运动组织(TheNationalResistanceMovementOrganization-NRMO)简称“抵运”,执政党。1981年6月,穆塞韦尼创建反政府组织“全国抵抗运动”,其军事组织为“全国抵抗军”,政治组织为“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下设各级基层委员会。1986年1月“抵运”夺取全国政权,全国抵委会代行议会职能,各级抵委会取代各级地方行政机构,“运动制”在全国确立。1995年9月,乌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规定“运动制”延续到2000年,每五年举行一次全民公决,由全体人民就继续实行“运动制”还是改行多党制作出选择。1996年6月,乌选举产生国民议会,取代全国抵委会的议会职能。2000年6月乌举行全民公决,决定保留“运动制”。2005年7月乌全民公决决定弃“运动制”改行多党制。至此,在乌实行近20年的“运动制”宣告退出历史舞台,“抵运”遂转变为政党。在2006年和2011年大选中,该党在议会中均获得绝对多数席位。
“抵运”的政治纲领通常被称为“十大纲领”,由穆塞韦尼制定,1984年7月颁布,其宗旨是:建立人民民主制度;恢复和保障人身及合法财产的安全;加强民族团结和消除一切形式的宗派主义;捍卫和巩固民族独立;建立一个独立、一体化、能自我生存的国民经济;恢复和改善社会公益设施,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地区;消除腐败和滥用职权;安置无家可归者和改善人民生活;与其它非洲国家携手合作,捍卫非洲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建立混合经济体制。1999年4月,“抵运”全国执委会在原有“十大纲领”基础上补充了环境保护、就业、扶贫等纲要,使之扩充为“十五大纲领”。
(2)民主变革论坛(TheForumforDemocraticChange),由原改革议程组织、议会鼓动论坛和全国民主论坛于2004年8月8日合并组成,简称“论坛”,最大反对党。口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该党吸收了乌前军队司令蒙图、前国外安全局长普科尔等曾居运动政府要职的运动元老和重量级政客,并推举贝西杰为其临时执委会主席。该党与保守党、正义论坛和社会民主党组成“党际联盟”,推举贝西杰为其共同候选人参加2011年大选。贝得票率26.01%,仅次于穆塞韦尼。
(3)民主党(TheDemocraticParty):反对党,成立于1956年,受天主教派支持,在巴干达族和城市工商界中影响较大,在国际上得到英、美、德、梵蒂冈等西方国家青睐。1961年在大选中获胜,组成第一届乌干达自治政府。翌年在议会选举中败给人大党与卡巴卡耶卡党的联盟。1969年12月被人大党政府取缔。1973年,该党宣传书记保罗·塞莫格雷雷流亡美国,在美重建民主党。后该党加入乌全国解放阵线并参加了阿明下台后的历届政府。1992年5月在坎帕拉等地开始陆续重建支部并恢复活动。信奉自由资本主义,主张议会民主;抨击“运动制”为一党专制,呼吁实行多党民主,并抵制了2000年6月举行的乌政体全民公决。该党总统候选人毛在2011年大选中得票率为1.86%。
(4)乌干达人民大会党(TheUgandaPeople’sCongress):简称人大党,反对党,创建于1960年3月,由以奥博特为首的乌国民大会党激进派同民族进步党、乌干达人民联盟党合并而成。1964至1971年和1980至1985年,人大党两次成为执政党,奥博特两度出任总统。1986年1月“抵运”执政后,该党部分领导人以个人身份参加了“抵运”政府。该党总体对“抵运”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并抵制了2000年6月的政体全民公决。该党总统候选人奥图努在2011年大选中得票率为1.58%。
(5)保守党(TheConservativeParty):原名卡巴卡耶卡党,成立于1960年9月,1980年5月改为现名。1962年,该党与人大党联手参加大选获胜,布干达国王穆特萨二世出任总统。1964年,该党被人大党排挤出内阁,穆特萨流亡英国。代表布干达封建酋长和王室贵族利益,反对政府集权,主张建立联邦,恢复保障联邦制的1962年宪法,实行多党制与议会上下两院制,但采取与“抵运”政府合作的态度。现任主席约翰·肯·卢克雅木齐(JohnKenLukyamuzi)。2011年大选前,该党加入由民主变革论坛等反对党组成的“党际联盟”。
【主要反政府武装】(1)上帝抵抗军(Lord’sResistanceArmy,简称LRA)。1987年初,一名自称艾丽丝·拉奎娜(AliceLakwena)的女巫聚集起五、六千人,打出“圣灵运动”(TheHolySpiritMovement-HSM)的旗号,活动于乌北部地区。后在政府军围剿下,拉奎娜逃往肯尼亚。1989年后,“圣灵抵抗军”的残余分子由拉奎娜之弟约瑟夫·科尼(JosephKony)领导的乌干达人民民主军(UPDA)残部所吸收,改称“上帝抵抗军”,驻扎在苏丹南部、刚果(金)东部地区,在乌北部地区继续作乱,扰乱社会治安。乌政府自1993年起开始了对上帝抵抗军的清剿。2002年3月以来,在苏丹政府的配合下,乌军进入苏南部对“上帝抵抗军”进行大规模围剿,北部安全形势得到较大改观。2006年7月起,乌军与上帝抵抗军开始了时断时续的和谈,双方于2006年8月26日签署了20年来首个正式协议-《停止敌对状态协议》,但谈判双方在很多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谈进程面临不少障碍。2007年,和谈形势趋于好转,乌政府军先后与上帝抵抗军签署新的停火协定和《责任与和解协议》,上帝抵抗军还首次派团赴首都谈判,乌北部安全形势继续改善。2008年3月26日双方签署了《监督与实施协议》,谈判正式结束。但科尼以国际刑事法院未解除对其通缉、人身安全缺乏保障为由,拒绝签署《最终和平协议》。2008年12月,乌军与刚果(金)、苏丹南方军队对上帝抵抗军采取联合军事行动,重创上帝抵抗军,其残余势力逃窜至中非共和国,已不再对乌北部构成威胁。2011年10月,美国宣布向乌及刚果(金)、中非、南苏丹派遣100名特种兵,协助四国打击上帝抵抗军。2012年3月,乌干达、南苏丹、刚果(金)和中非四国成立5,000人的联合部队用于打击上帝抵抗军。
(2)民主同盟军(AlliedDemocraticForces-ADF)。其成员多为青年穆斯林极端主义者,声称要从运动制下解放全国并建立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姆波扎(Mpoza),原为政府军一名副营长。1997年乌支持卡比拉推翻蒙博托后,与刚果(金)政府达成谅解,刚果(金)协助乌军在两国边境共同围剿ADF,ADF遭毁灭性打击。1998年,乌以追剿西部叛匪为名出兵刚果(金)东部,刚果(金)政府予以强烈谴责。ADF活动一度又趋活跃,以刚果(金)东部地区为依托,频频袭击乌西部有关地区,使乌西部地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后乌政府军占领刚东部地区,获得较大战略纵深,切断了ADF的补给线,给予其重创。
【重要人物】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全国抵抗运动组织主席。1944年出生,巴尼安科莱人。1966至1969年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获学士学位。1970年回国后任奥博特总统府研究助理秘书。1971年阿明上台后流亡坦桑,参加反对阿明的斗争。1979年阿明被推翻后任全国解放阵线执委兼军委会副主席,历任国防国务部长、国防部长和地区合作部长等职。1980年创建“乌干达爱国运动”。1981年6月,穆与卢莱共同创建“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先后任副主席、临时主席、主席。1986年1月推翻奥凯洛军政府,就任总统兼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1996年5月在乌首次全民大选中当选总统,2001年3月、2006年2月和2011年2月三次蝉联。曾于1989年、1996年和2004年三次访华,2006年11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婚,有三女一子。
【经济】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和出口收入的95%,粮食自给有余。工业落后,企业数量少、设备差、开工率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由于连年战乱,经济一度濒临崩溃。1986年“抵运”执政后,实行务实、稳妥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优先发展农业,整顿国营企业,扶植私人经济,推行自由贸易等措施。自1991年以来,经济年均增长6%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乌棉花、鱼类、咖啡等传统支柱产业出口萎缩,经济增速下滑。
2013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27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4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7%
通货膨胀率:4.9%
外债:44.4亿美元
外汇储备:33.38亿美元
货币名称:乌干达先令
汇率:1美元=2500乌干达先令
(数据来源:《经济季评》)
【资源】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铜、锡、钨、绿柱石、铁、金、石棉、石灰石和磷酸盐等。森林覆盖率为12%,产硬质木材。水产资源丰富,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水力发电潜力约2000兆瓦。乌西部阿尔伯特湖附近发现石油。
【工业】工业落后。主要工业部门有建筑、食品、饮料、烟草、钢铁、五金、金属矿产、纺织、服装、皮革及制鞋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设备差且使用率较低。为吸引外资发展工业,乌政府于1991年成立投资局,迄已吸引2000余家外资企业赴乌投资,实际投资额超过25亿美元。乌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目前已有122家国有企业实现私有化,尚有36家国企待出售。2011年,工业产值45.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4%。
【农业】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自给有余。全国可耕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42%,已耕地面积50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饭蕉、小米、木薯、玉米、高粱、水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烟草、茶叶等。2011年,农林牧渔业产值39.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
【渔业】乌河流湖泊面积36902.6平方公里,渔业资源较丰富。渔业是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渔产品是乌重要出口产品。2012年,乌干达渔业收入为1.426亿美元。
【旅游业】60~70年代初,旅游业是仅次于咖啡和棉花的第三大创汇产业。但此后连年不断的内战使旅游业遭到严重破坏。“抵运”执政后,随着国内局势日益稳定,旅游设施逐步恢复,旅游业得以复兴。1992~1996年,旅游业产值年均增长18%。1998年,外国游客达25万人次,旅游收入1.25亿美元,旅游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成为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大出口创汇来源。1999年以来,因受治安问题及9·11事件影响,赴乌旅游人数有所下降。2002年后旅游业恢复较快,2012年外国游客达50万人,旅游收入4.4亿美元,占外汇收入的38%和GDP的5.6%。主要旅游点有尼罗河源头、伊丽莎白国家公园和基代坡河谷国家公园等。
【交通运输】乌为内陆国家,9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经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国内运输以公路为主。2008/09财年,交通运输产值10080亿先令,占GDP的3.37%。据乌官方统计,近年运输情况如下:
公路:总长约25632公里,其中柏油路3098公里,砂砾路为7867公里,其余为土路。2008年机动车保有量470488辆。
铁路:总长1241公里。自1997年以来,铁路客运停止运营,但铁路运输仍为乌进出口货物的一种方式。货物运输量2005年达185559吨公里。
空运:2008年客运量为99.8万人次,货运量68.6万吨。
【财政金融】乌财政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税收、国外援助和出口。2005年初乌对税务局进行了改革,改进了管理效率,增强了直接税收。2012/13财年乌预算支出为45亿美元。预算收入中,税收29亿美元,国内借贷5亿美元,二者占预算收入的75%;外国援助11亿美元,占预算收入的25%。教育、交通运输和能源是最大的三项支出。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近年来进出口额总体呈增长趋势。2013年,乌对外贸易总额为82.99亿美元,其中出口29.25亿美元,进口53.74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渔产品、烟草、玉米、花卉、皮革等。乌主要进口商品有:成品油、汽车、钢铁、电讯和声像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等。
【外国资本】乌投资局极力吸引外资,将外资集中引入到园艺、食品加工、纺织和包装业等领域。2013年,乌吸引外国投资17.2亿美元。
【外国援助】“抵运”执政后,乌政局稳定,经济情况不断好转。尤其是乌政府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出的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后,乌外援不断增加,美、英等西方国家将乌列为对非重点援助国。近年来,乌商业环境改善显著,得到国际社会青睐,外援大幅增长。外援中,多边援助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欧盟,双边援助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丹麦和荷兰。2012/2013财年,乌接受外国援助11亿美元,占预算收入的25%。
【人民生活】据《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统计,乌人类发展指数(HDI)在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61位。乌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582%,人均预期寿命53.45岁。出生率47.38‰,死亡率11.54‰(2011年)。
近25年来,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逐步改善。1986年至2011年间,婴儿死亡率从1986年122‰降至54‰;孕妇死亡率从9‰降至4.38‰。2012年,乌成人艾滋病感染率约为6%。乌传染病风险较高,乡村地区儿童大多营养不良。2010年底,乌北部爆发黄热病疫情,造成数百人感染,50多人死亡。2012年7月,乌首都附近爆发埃博拉疫情,造成17人死亡。
【军事】“乌干达人民国防军”创建于1981年2月,当时称“全国抵抗军”,后称“乌干达人民抵抗力量”,抵运执政后改为政府军。1995年1月起用现名。1987年组建空军。军队统帅为穆塞韦尼总统,现任乌军总司令爱德华·卡通巴·瓦马拉(EdwardKatumbaWamala)。
根据乌政府与西方国家的有关协议,乌每年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内。
【教育】实行英国教育体制:小学7年,初中4年,高中2年。麦克雷雷大学为乌最高学府,始建于1937年,目前在校本科生约3.5万名,研究生约3000名。此外还有姆巴莱伊斯兰大学、姆巴拉拉科技大学、东非基督教大学、乌干达烈士大学等20余所大学。全国10岁以上人口识字率70%。自1997年起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政府为全国每户四个孩子提供免费小学教育。2008年小学校达到14179所,教师13.1万名,在校生747万人;初中1907所,教师40352名,初中在校生83万人。政府争取在2015年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并完成小学和初中教育,使乌成为非洲第一个普及初中教育的国家。
【新闻出版】共有10余种用英语和卢干达语出版的全国和地区性报刊,发行总量约10万余份。主要报刊:《新观察报》,唯一的官方英文日报,1986年5月创刊,其前身为奥博特第二届政府时期的官方《镜报》,发行量约4万份;《警戒者报》,私营英文报纸,1992年创刊,现为日报,发行量约3.8万份;《友人报》,卢干达语日报,1911年创刊,是乌历史最久的报纸,原为天主教报纸,后由“友人”出版公司经营;《东非人报》,英文周报,1994年11月首次发行,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同时出版。
乌干达通讯社为国家新闻机构,设有地球卫星转播站。2005年11月,乌干达新闻部成立乌干达广播公司取代该通讯社。
乌现有四家广播电台,其中三家为私人电台。国家广播电台设有中、短、调频等波段,以英语、斯瓦希里语播音为主,另有卢干达语等30个部族语言的广播。2005年与乌干达电视台一起归乌干达广播公司管理,并改称“乌干达广播公司电台”。
乌干达电视台在6个乡镇设有转播台,覆盖全国。
【对外关系】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但反对西方干涉其内政。倡导非洲联合振兴,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致力于推动地区合作及经济一体化。是英联邦、不结盟运动、非洲联盟、东非共同体(EAC)、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和政府间发展组织(IGAD)等组织成员国。
【同中国的关系】1962年10月18日中乌建交。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1986年乌干达“抵运”执政后,中乌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和配合。
近年来,双方高层交往频繁。201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访乌。访问期间,李源潮会见了穆塞韦尼总统、与姆巴巴齐总理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对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3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赴乌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126届大会。10月,胡锦涛主席特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赴乌出席乌独立50周年庆典。访问期间,韩启德会见了穆塞韦尼总统。2013年3月,主席在出席南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会见穆塞韦尼总统。6月,姆巴巴齐总理以乌干达执政党“抵运”身份访华。9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乌干达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2013年,两国贸易额5.2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中方出口4.5亿美元,进口0.7亿美元。
2005年4月,两国签署《关于中国公民自费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赵亚力。馆址:37,MalcolmXAvenue,Kololo,Kampala。电话:259881,234058,236895。传真:235087。商务处电话:267622,220379。地区号:00256-414。
乌干达驻华大使:查尔斯·马迪博·瓦吉多索。馆址:北京三里屯东街5号。电话:65321708。传真:65322242。
【同美国的关系】乌、美两国关系密切。乌系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之一,亦是美《非洲增长和机遇法》受惠国之一。美2010年向乌提供5.26亿美元发展援助,并从总统救助艾滋病应急计划(PEPFAR)中向乌提供2.85亿美元援助。乌支持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反恐行动,美国亦将乌国内两支反政府武装-上帝抵抗军和民主同盟军列为恐怖组织。2003年6月,穆塞韦尼访美,会见了布什总统,双方签订了乌不将美国公民引渡给国际法庭的《国际刑事法庭豁免协定》,美宣布将乌列为首批享受美国150亿美元艾滋病专项基金的非洲国家之一。2003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乌干达,双方就地区及国际形势等进行了讨论。2003年11月,穆塞韦尼总统对美进行工作访问。2004年6月,穆塞韦尼总统赴美出席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非洲问题对话会,并出席了前总统里根的葬礼。9月,穆塞韦尼总统赴美出席乌干达北美协会组织的年度侨民大会,接受华盛顿州荣誉国民称号。2007年10月,穆塞韦尼访美,会见布什总统,就乌国内安全形势、经贸合作、防疟和艾滋病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自2007年以来,美已向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出兵国乌干达和布隆迪提供超过1.85亿美元军事援助。2011年1月,美国国际开发署驻乌代表表示,美将在5年内向乌提供1.5亿美元,在乌建设10个小麦、大豆和咖啡仓库。同月,美国非洲司令部指挥官沃德访乌并会见乌军司令阿隆达。2月,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访乌并会见穆塞韦尼总统。10月,美派遣100人军事顾问团帮助乌、中非、南苏丹和刚果(金)等国打击上帝抵抗军残余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情报支持,并不直接作战。2012年1月,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访乌并会见穆塞韦尼总统。8月,国务卿希拉里访乌并会见穆塞韦尼总统。2013年,美国向乌提供7.23亿美元援助。2014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对乌颁布《反同性恋法》实施进一步的制裁措施,包括限制相关人员进入美国、取消军事演习、消减支持乌警方的资金及将本用于乌医疗机构的援助资金转向其他国家等。
【同英国的关系】英为乌前宗主国,对乌有传统影响,两国关系一直友好。穆塞韦尼总统曾多次访英。英每年向乌提供约6000万美元援助和200多名奖学金名额。1999年12月,英宣布免除乌2250万美元债务。2004年12月,英宣布向乌提供2.57亿美元无偿援助。2005年,英国政府以乌政治过渡进程缺乏透明和民主为由,宣布暂停对乌的500万英镑援助(170亿先令)。但英对乌的援助项目、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的实际投入仍在增加。2007年11月,第36届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在乌首都坎帕拉召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乌进行了国事访问。2014年5月,穆塞韦尼赴英出席英国-乌干达商业论坛。
【同法国的关系】“抵运”政府执政以来,乌、法关系发展较快。法为乌经济复兴计划、医疗卫生、采矿业和供水工程等提供了大量援助。1992年卢旺达内战爆发后,法因乌插手卢内战曾一度中止对乌援助。1997年,法对乌干涉前扎伊尔内政表示不满。1998年法公开谴责乌出兵刚果(金)。为缓和与法国的矛盾,改善双边关系,穆塞韦尼总统2001年和2002年多次访法,法国外长等官员也多次访乌,双边关系得以快速改善和发展。目前,法是乌重要援助国和乌产品重要出口市场。
【同苏丹的关系】乌苏关系曾长期不睦,两国相互指责对方支持各自国内的反对派。1995年4月乌宣布与苏断交。2001年6月,两国宣布恢复代办级外交关系。2002年初,穆塞韦尼总统访苏,两国签署边界和安全协议,苏方允许乌军进入苏丹境内打击上帝抵抗军,乌政府也宣布不再支持苏人解,并劝说该组织与苏政府达成和平协议。同年,两国正式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同南苏丹的关系】乌与苏丹南方政府关系密切,基尔主席多次访乌。2011年7月,穆塞韦尼总统访问朱巴,参加南苏丹独立庆典。同日,乌发表声明,承认南苏丹。同月,乌和埃塞俄比亚签署协议,将成立部级委员会,共同支持南苏丹发展。10月,两国警方成立联络办公室,共同打击边境犯罪。2012年12月,穆塞韦尼访问南苏丹,会见基尔总统。2013年底南苏丹爆发冲突后,乌出兵协助南苏丹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
【同刚果(金)的关系】1997年,乌曾支持洛朗·卡比拉推翻前扎伊尔蒙博托政权,乌同刚果(金)关系一度十分密切。后来乌指责卡庇护乌反政府武装,两国关系恶化。1998年8月,乌支持刚反对派与政府开战,并直接出兵参战。1999年7、8月间,刚冲突各方签署卢萨卡停火协议后,刚问题转入政治解决阶段。2001年10月,乌开始撤出驻刚军队,并于2002年9月恢复与刚的外交关系。2003年2月,穆塞韦尼总统和刚总统约瑟夫·卡比拉会晤,决定增设伊图里和平委员会,以便在乌从该地区撤军后维护该地区和平与安全。4月,乌、刚和卢旺达总统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举行刚果(金)和平进程地区峰会。5月,乌完成从刚全部撤军。10月,刚地区合作部长访乌,双方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互派大使,并承诺加强安全合作,不准对方的反政府武装在各自领土上活动。11月,两国总统同意就刚指控乌对其进行武装入侵而上诉国际法院案达成庭外和解。2004年5月,两国民航局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恢复自1998年以来中断的商业航班。2006年4月,刚果(金)指责乌驻刚果(金)大使曾参与掠夺刚东部资源,乌随即召回驻刚果(金)大使,拟新派的大使则未得到刚认可,而刚也不愿向乌派出大使。2007年3月以来,乌多次要求刚果(金)对清剿其境内的乌反政府武装予以配合。9月,两国总统在坦桑尼亚进行会谈,签署了涉及双边安全、外交和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多个协议,同意尽快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12月,两国外长签署联合公报,决定全面恢复外交关系。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乌干达、刚果(金)和苏丹三方对盘踞在刚果(金)贾兰巴公园的上帝抵抗军予以毁灭性打击,科尼率残部逃窜至中非共和国。2009年3月,穆塞韦尼总统和卡比拉总统在乌刚边境会晤。8月,两国互派大使,双边关系全面恢复。2011年2月,乌、刚果(金)国防部长、联合国驻刚果(金)特派团代表在乌举行为期三天的防务与安全会议。刚果(金)和联合国同意继续跨境打击上帝抵抗军和联合民主阵线叛军。2012年,刚果(金)东部局势再度紧张,乌参与斡旋,推动叛军与刚政府和谈。
【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关系】乌与肯尼亚、坦桑尼亚关系良好,肯蒙巴萨港和坦达累斯萨拉姆港是乌货物主要进出口港。肯是乌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地之一。三国是东非共同体创始国,并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建立关税同盟,2010年建立共同市场,并计划最终建立东非联邦。
【同卢旺达的关系】1994年乌支持卢旺达爱国阵线夺取卢政权后,乌卢关系十分密切。1997年两国共同支持洛朗·卡比拉推翻蒙博托政权,1998年又联合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并出兵刚。但1999年8月后,双方在刚问题上分歧加剧,两国军队曾3次在刚东部发生冲突,致使关系恶化。2001年11月以来,双边关系趋缓。2003年9月,乌总统穆塞韦尼出席卢总统卡加梅的就职典礼。2004年1月,两国总统在伦敦会晤。2月,乌内务部长访卢,同卢方举行第二届两国政府间联合委员会会议。2005年9月29日,两国就遣返在乌的25000多名卢难民进行了商谈。目前,两国关系基本平稳。2011年12月22日至26日,卢总统卡加梅访乌。期间,卡与穆塞韦尼总统共同出席了欧盟援助的乌卢两国边境公路开工仪式。2012年1月25日至27日,卡加梅对乌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乌、卢举行两国联合常设委员会第十次会议。12月,穆塞韦尼总统访问卢旺达并出席卢爱国阵线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