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放开两孩 缓解人口结构失衡
日期:2016-02-28 类别:人口政策 浏览: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同时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全面两孩政策,并强调要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打造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
最得民心的改革
全面两孩政策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调整,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全面终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人口目前已经呈现老龄化加速和严重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到2014年,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5.5%,并且还在快速增加。与此同时,0~1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快速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连续三年净减少。
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全面两孩政策的放松,不仅是政府将生育权还权于民的进步,更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有利于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道。
10月29日,五中全会公报公布全面两孩放开的消息后,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根据测算,这次全面两孩政策的受益人群约在8600万对。其中约60%是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
中国目前人口问题主要是结构失衡,年龄性别结构失衡且相互叠加,带来了社会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是30多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不可能放开全面两孩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只能缓解未来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生育意愿走低
《第一财经日报》针对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尽管叫好声很高,但是在确定要不要生育第二个孩子时,很多人忧虑重重。主要集中在担心生育成本过高、经济压力太大、生养精力不够、无人照看孩子、会影响女性事业发展等方面。
事实上,由于受益群体中育龄妇女的年龄整体偏高,其生育意愿相对于育龄高峰期女性更低。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非农业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中,35岁到39岁计划要二孩的为2.95%,40岁到44岁这一数据就锐减到0.99%,45岁到49岁则又下降到0.63%。
不仅是大龄育龄妇女,中国人的总体生育意愿目前都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多家机构所做的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仅在1.6~1.8,大大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中国人生育意愿的降低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其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就业参与度的提高作用巨大。这说明,并不会因为生育政策放开,生育率就可以随之提高。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人口学者的研究显示,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并不是像弹簧一样随生育政策的松紧而上下。将已经降低的总和生育率提上去比将其降下来还要困难。而在过去三四十年间,中国人的生育观已经被大大改变,只生育一个孩子已经被很多人接受,而生育两个孩子反倒被认为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当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更多的反应是“不敢生,生不起”。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同时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全面两孩政策,并强调要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打造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
最得民心的改革
全面两孩政策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调整,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全面终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人口目前已经呈现老龄化加速和严重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到2014年,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5.5%,并且还在快速增加。与此同时,0~1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快速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连续三年净减少。
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全面两孩政策的放松,不仅是政府将生育权还权于民的进步,更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有利于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道。
10月29日,五中全会公报公布全面两孩放开的消息后,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根据测算,这次全面两孩政策的受益人群约在8600万对。其中约60%是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
中国目前人口问题主要是结构失衡,年龄性别结构失衡且相互叠加,带来了社会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是30多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不可能放开全面两孩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只能缓解未来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生育意愿走低
《第一财经日报》针对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尽管叫好声很高,但是在确定要不要生育第二个孩子时,很多人忧虑重重。主要集中在担心生育成本过高、经济压力太大、生养精力不够、无人照看孩子、会影响女性事业发展等方面。
事实上,由于受益群体中育龄妇女的年龄整体偏高,其生育意愿相对于育龄高峰期女性更低。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非农业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中,35岁到39岁计划要二孩的为2.95%,40岁到44岁这一数据就锐减到0.99%,45岁到49岁则又下降到0.63%。
不仅是大龄育龄妇女,中国人的总体生育意愿目前都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多家机构所做的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仅在1.6~1.8,大大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中国人生育意愿的降低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其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就业参与度的提高作用巨大。这说明,并不会因为生育政策放开,生育率就可以随之提高。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并不是像弹簧一样随生育政策的松紧而上下。将已经降低的总和生育率提上去比将其降下来还要困难。而在过去三四十年间,中国人的生育观已经被大大改变,只生育一个孩子已经被很多人接受,而生育两个孩子反倒被认为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当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更多的反应是“不敢生,生不起”。
郑真真分析,要让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有生育意愿的人群真的敢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生育友好型”的社会。
《建议》也提出,要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下一步全国的计生队伍将由过去的偏重于管理转向偏重于服务,努力提高生殖健康及妇幼保健服务,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质量。
可以考虑把幼儿园和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帮助愿意再生育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同时改变现在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产假时间不同的规定,统一延长产假时间到6个月,让再生育的女性可以安心照顾孩子。
《建议》还特别强调要注重家庭发展。通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增加现有家庭规模,也是家庭发展的重要含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中国的家庭规模平均为3.02人,传统家庭在养老等方面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
各省各地应尽快修订相关条例,使全面两孩政策尽快落地,让相关家庭可以实现再生育的意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