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人口 > 亚洲 > 中国 >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征及对策

日期:2014-12-30 类别:中国 浏览: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统计学的一个概念,强调人群的老化,而不是个体的老化。个体的老化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而人口老龄化则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相对比例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逆转。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生育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使人口结构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90年代以后,老年人口比重继续稳步提高。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8838万人,占总人口的7%,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专家们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不断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数据以及联合国的未来人口预测,21世纪前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稳步发展;2010年以后,老龄化不断加速,每10年依次可能将提高3.5、4.2和5.9个百分点;2040年以后,老龄化速度放缓;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可能将达到23.3%,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可能将达到3.3亿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1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2%。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一)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将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二)老龄化发展迅速。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两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四)城乡倒置显著。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例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1900万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
 
(六)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到1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l世纪始终。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总的来看,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老年人受益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建立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发展家政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实行有偿、低偿或无偿服务。同时,要加快老年生活产品的组织生产,建立老年生活产品的专供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公平、公正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来保证。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构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并推动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监管机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等。在农村地区制定乡规民约时,要把尊老敬老作为重要内容,尤其是对赡养老人有争议的家庭,应该由子女共同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并且由村居委会或者老年协会监督实施。老年人也要自觉的学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我们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及其对医疗保健需求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保健常识,护理知识,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人群对老年身心特点的认识和一般保健护理知识。
 
(四)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护理等,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茶室、托老所、老年病防治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五)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市场专家指出,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没有实现,换句话说,老龄产业现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缺乏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护和服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养老机构;缺乏上门服务的保健机构,而这些服务产业和岗位将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再看看老年消费市场:老年人很难买到合适的服装鞋帽,老年食品也很少研究开发,老年药品、老年保健护理用品以及其他各种老年商品都处于匮乏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