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人口与资源的悖论
日期:2019-06-29 类别:人类未来 浏览:
一百万年前,当人类处于从猿到智人的关键转变时,全球人口约为10万。这些原始人以采集和狩猎获得食物来源,由于所能获得的食物有限,原始人口群体一般限制在30~50人的范围内。超过这个数量的人口,会逐渐朝更远的地域扩展,人类就是这样慢慢扩展到了欧亚大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就是从非洲迁徙到华北的原始人。
一万年前,人类增加到了100万人,足迹也已经扩展到了全球各大洲。此时正处于人类狩猎采集社会的最后阶段。由于地球结束了第四纪冰期,迎来了一个全球变暖的阶段,农业开始变得可能。除了在中东开始从采集野生小麦到种植小麦外,中国种植水稻、美洲种植玉米和甘薯……农业在世界各地开始生根。
人类食物来源从狩猎采集转为以种植和畜牧为核心的农业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产量增加和供给稳定。由于剩余粮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必再像以往一样全民每天为填肚子而奔波。于是制陶、冶炼、纺织的手工业出现了、城市出现了、国家出现了、战争出现了。这些社会形态和元素一直持续至今。
公元元年左右,全球人口达到了两亿。之后,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饥荒、战争和瘟疫。
因为气候收成带来的粮食减产、导致人口大规模死亡的饥荒,直到上世纪都依然存在。饿殍遍野的景象,人们并不陌生。
战争也是导致人口锐减的原因,中国在三国之际、宋元之际、明清之际的战乱,都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即便不到两百年的太平天国,也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
瘟疫往往伴随着战争和饥荒同时而至。十四世纪欧洲爆发的鼠疫“黑死病”,导致人口直接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因为营养不良和医学落后,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然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突然改变了这一切,人口开始以几何数级暴涨。人类用了100万年到达农业革命,只用了1万年就到达了工业革命。
大航海时代以来,美洲的土豆、玉米和红薯传到欧亚大陆,能够用更少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医学的发展,使剖腹手术和免疫种痘成为现实,大大减少了婴儿的死亡率。而新兴的工业社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消费者,这一切使得人口激增,即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也丝毫没有停下增长的步伐。1804年,世界人口约为9亿;两百年后,如今已经来到70亿。
如此数量的人口,带来了资源的巨大消耗。煤和石油的使用造成了环境问题、肉蛋奶的需要造成了土地问题、而高密度的人口造成了生存压力巨大的问题。而且一直以来,资源分配不均都是与资源不足同时相生的问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当今世界,人口数量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美式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标杆、引发全世界向往和追求时,科学家却计算出:如果全人类都要过美式生活,至少还需要五个地球,或是人类减少62亿人。
两百年前,英国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他的《人口论》中就已提出:
“微生物在地球上生存,如果它们能够自由繁殖,几千年的时间就会填满上百万个地球。自然法则只给它们有限的食物,把它们的数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植物都要在这个伟大的限定法则之下生存,人类无法通过任何努力逃避这个法则。”
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为了从过去看到未来。世界的未来,取决于人类还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资源和人类究竟谁先崩溃,也取决于人类。毕竟再过三十年,世界人口就将达到一百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