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问题 >

报告称人口素质普遍提高 人才资源仍短缺

日期:2015-11-06 类别:人口问题 浏览:

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社会工委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北京人口问题的实质不在数量而在结构

蓝皮书指出,北京人口结构问题,才是人口问题的根本性问题。

第一,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长势头有所减缓。对常住人口产生重要影响的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下降,使常住人口增量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受经济“新常态”影响,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将自然放缓。

第二,人口空间向分散化发展,但聚集的势头仍较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总量下降不明显。随着城区摊大饼式的不断扩张,人口在空间上的分散是必然趋势,但是现代化推进的非均衡性,导致北京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差距较大。城市核心区集中较多资源,从人口居住密度、工作密度来看,聚集城市核心区的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破解,人口聚集势头仍较突出。

第三,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但人才资源仍较短缺。由于产业结构质量较低,大规模的人口集中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劳动生产率低,就业质量不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人才匮乏。此外,由于北京区域发展差异较大,资源配置不均衡,有些郊区县引进人才但留不住成为常态,导致郊区县具备一流的硬件条件,却只是二流的软件条件,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在当前“城市病”的严重期,北京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将下降。另据笔者调查,北京几乎所有人才服务中心(机构)正在实行只出不进的政策。

第四,人口红利处于高峰期,但少子老龄的问题将日益凸显。当前,北京已经进入少子和老龄“双型社会”,到21世纪中叶,北京对人口的刚性需求又将进一步凸显。

第五,人口性别比失调,性别不平衡问题突出。人口结构中的出生性别比是人口性别结构的自然基础,影响人口及相关社会结构。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男比女),高于国际通行标准(107)。

总的来说,从五个人口结构的子结构分析来看,其都存在一定的不良状况,而且这种人口结构的不良状况要比人口数量本身更重要。也就是说,人口结构才是人口问题的核心,也是研究特大城市人口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管控”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特大城市人口膨胀的问题,否则也不会出现“屡控屡败”的局面。据此,蓝皮书认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迅速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应将北京市人口工作的重心从控制人口规模转移到优化人口结构上来,特别是对劳动力存量人口的素质提升,使其继续释放人口红利,这对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